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六月 6 日
文、圖 | 吳亭臻(台灣烏克蘭陣線 共同創辦人)
日期 | 2022年6月
我永遠忘不掉在烏俄戰爭第二天,和夥伴Carey一起創立了台灣烏克蘭陣線(Taiwan Stands with Ukraine,以下簡稱台烏陣線)這個「平台」。為什麼說是平台呢?那天我隨意用instagram搜尋了「standwithukraine」,發現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利用社群力量聲援烏克蘭了,但同受強權國家壓迫的台灣卻還是缺席的,所以我們建立了這樣的平台,凝聚有同樣心意的台灣人。平台成立不多久,就有許多人抱著共同的心意和目標,透過不同方式為身處異地素昧平生的朋友發聲。
除了串聯線上聲援,各地的朋友也透過台烏陣線舉辦實體的倡議與藝文活動。從各縣市的聲援集會、和平大遊行,到論壇、電影會、文化市集等,看似只是一座島嶼上的小小公民行動,卻在按下每個快門鍵的剎那聞到血腥味。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在自由廣場舉行的「裝死抗議」(die-in),抗議者透過模擬死亡呈現戰爭的傷害,藉此表達對侵略者的抗議。那天,一位烏克蘭朋友說他父親在戰場上過世了。頓時才驚覺,原來戰爭離我們如此的近。

在這些「反戰」、「和平」的活動中,世界各國旅居在台灣的人們相聚一起,各自帶著自製的烏克蘭小物,T-shirt、口罩、絲帶、旗幟、背板等,輪流拿起麥克風,有些烏克蘭人說起自己的家鄉和家人的遭遇、有些其他國家的人表示願意挺身而出為自由而戰。
隱藏在戰爭背後的真心話
這是四月十三日,一則來自烏克蘭的亞速營訣別文。
「親愛的烏克蘭人民:
我們是以海軍少將米哈伊洛•比林斯基(Mykhailo Bilynsky,烏克蘭獨立英雄)命名的海軍陸戰隊第36旅。我們沒有背叛2014年的誓言,當年我們離開克里米亞後,繼續有尊嚴地執行保衛烏克蘭的任務。
自戰爭開始以來,我們保衛馬立波47天了。我們被飛機轟炸,被大砲、坦克和槍射擊,盡其所能地捍衛這座城市,但任何資源都會耗盡。一個多月來,海軍陸戰隊在沒有補充彈藥、沒有食物、沒有水的情況下戰鬥,許多同伴因而陣亡。傷亡人數佔整個旅的一半,只要四肢還可以行動的,通通都回到戰場上戰鬥。幾乎所有步兵都陣亡,只剩下砲兵、高射砲手、聯絡官、司機和廚師在打仗,甚至連軍樂隊成員都上了戰場。
我們逐漸走向盡頭。
今天大概是最後一戰了,要進入肉搏戰了,之後不是死亡就是被俘虜。
親愛的烏克蘭人民,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,但我請求你記住海軍陸戰隊的好。不管事情如何發展,不要怪海軍陸戰隊。他們做了所有可能和不可能的事情。」
相對地,我們也看這樣的訊息,寫給俄羅斯的人民:
「我現在能夠傳訊息給在俄羅斯境內的人民嗎?我想向俄羅斯人民說幾句話。
首先,想呼籲每個俄羅斯人走上街頭,抗議這場戰爭、推翻普丁。儘管俄羅斯擁有大量資源,但俄羅斯平民的生活卻很困苦,普丁壓迫所有不願接受其政權的人。他襲擊其他國家,以及他的策略和行動,都令人聯想到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那些人。
如果俄羅斯平民繼續容忍普丁的政權,這場戰爭有可能持續惡化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挺身而出,但俄羅斯人民理應首當其衝,因為他們放任這種疾病在自己的國家內蔓延。如果普丁持續下去,沒有人能夠預知這場悲劇會如何以及何時結束。
而今烏克蘭每個城鎮的情況都非常艱難,每個人、包括兒童,都極度擔憂我們國家的命運。但同時,人們也早在被攻擊前就已經習慣了勇敢,願意挺身而戰。面對這些鬥爭,沒有人願意投降並將自己的國家拱手讓給某個昏君。每個人都在戰鬥。縱使許多人也正在逃難,但也有許多人已經在回來的途中,而這些人是要回來戰鬥的。因為,所有人都無法接受只是一味地逃跑。」
遺忘是歷史的敵人,沒有人可以是局外人
「過去,我們的獨立似乎只存在於紙上。如今,許多人犧牲生命,讓獨立成為事實。」這是來自2015年紀錄片《凜冬烈火:烏克蘭自由之戰》(Winter on Fire: Ukraine’s Fight for Freedom)的一段話,紀錄了烏克蘭在2013年至2014年冬季爆發的親歐盟示威運動。這段話讓我想起2018年香港為期將近一年半的反送中運動,那時人人都說「今日香港,明日台灣。」不論是香港、烏克蘭、台灣,同樣身處於惡鄰居旁的我們,到底該如何成為真正的HongKonger、Ukrainian、Taiwanese呢?
我們親眼見證烏克蘭人屹立不搖地堅守家園、捍衛自由民主、對抗極權政權,這正是在告訴台灣人,我們該珍惜日常並提高警覺,堂堂正正地做個勇敢的台灣囝仔,以歷史或現在正在發生的事引以為戒。
身為台灣的一份子、世界的一份子,不論是為了自己、為了這個世代、甚至為了下一代,都應該一同關注世界上每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事。身而為人,我們都必須挺身而出,對抗極權政權的壓迫,為正在受壓迫與受難的人發聲。
「是的,普丁不會因為我一個人而停止戰爭,但世界,會因為我們一群、一群的人而挺住希望。世界需要你,需要你的聲音。」
在面對發生在各個社會角落的事,在你決定選擇漠視的那瞬間,希望我們都能想起這段話。要相信,你的選擇是能改變世界的;遺忘永遠是歷史的敵人,即使不在戰場上,我們仍得握筆如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