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吳亭臻 行動山棧花協會秘書長
圖 | 行動山棧花協會 提供
日期|2021年12月
2018年公投的結果,與我們所守護且堅信的民主價值相差甚遠,當時焦慮感在同溫層中蔓延,但詫異與挫敗之餘,我們也開始思考,在這個網路發達與資訊爆炸的時代,除了在網路上筆戰、在同溫層取暖,還能做些什麼呢?山棧花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萌芽的。
上街街聊 展開真實的社會溝通
認知到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會使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資訊泡泡中,人們沈浸在裡頭,取得差不多的資訊,再轉發給也認同這些理念的人,這樣的循環便形成了所謂「同溫層」。久而久之,我們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,也加深了社會的不信任與隔閡,更帶來了與同溫層之外表達與溝通的恐懼。於是我們決定走出去,帶著自製的議題繪本,隨機找路人聊不同社會議題和新聞時事,希望透過線下的面對面溝通,破除演算法造成的困境,也就是打破同溫層,於是「街聊」就這樣誕生了。
透過街聊,我們嘗試開啟新的溝通模式,離開了電子產品、離開了社群媒體,溝通的門檻提高了許多,不再只是打打字、留個言,也不再能隨時刪掉或修改寫錯的內容,要面對的是人真實的表情、語氣、還有情感與情緒的流動。
收起「說服」的念頭 嘗試「理解」彼此
許多人認為「溝通」的目的是達成共識,但從街聊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比起「說服」,更重要的是「理解」。溝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從聆聽與理解、傳達理念、雙向交流、到達成共識。於是,走上街頭不再是期待對方認同我們的立場和想法,我們更希望聽聽同溫層之外的聲音。為了讓夥伴們上路街聊時更加順暢,我們在各地巡迴舉辦工作坊,一起討論議題繪本,也練習對話的方式。
「街聊」的成就感與挫折感
人們總是害怕「被拒絕」,我們參與街聊也不例外,不過有一次我在路上的偶然經驗卻意外讓我跨過害怕被拒絕的檻:
一天下班,在民權松江路口的通勤時刻,行人腳步快速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。當時街口的紅綠燈轉角站了個發傳單的大哥,殷勤地送傳單給行人。我通常是會拿傳單的人,但那天實在是加班太累手上又一堆東西,趕著去下一場會議,一綠燈我就跟著人潮,匆匆的想快速越過這條大馬路。不知為何,在走到馬路正中央時我忽然下意識地停下腳步,回頭看了那位大哥,和我同樣等這70秒紅綠燈的人都沒有拿他的傳單。「70秒、雙向馬路上少說也有40個人,他一天要經過多少個70秒,要被拒絕多少次啊…?」這個問題在我心裡不斷迴響。
後來我常在介紹工作坊時分享這個故事,慢慢傳遞不一定要說服對方的想法,夥伴們也都在過程中開啟很多自己的發現。「我發現真的沒這麼可怕,結束後反而會很感激,謝謝那些願意停下腳步聆聽你說話的人,那樣的成就感遠遠超過了被拒絕的挫折感。」這是在一場巡迴工作坊後,一位參與夥伴告訴我的話。
種下一顆種子 開啟一場對話
為了協助溝通,我們做了30幾種議題繪本。剛成立的時候正逢選舉將近,選擇議題時政治成份較高,如反送中、中國經濟、台灣旅遊、國防、國安法…等,後來也嘗試製作不同議題,如廢除死刑、無條件基本收入、性別、母語等。
至今,超過3000位民眾曾經在街上與我們相遇,超過1000位夥伴曾經和我們一起上街街聊。線下活動和社群媒體的效益確實無法相提並論,但社會溝通與理解也並非是能一蹴而就的事。我們希望透過每一次上街,在每個人心中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,或許未來有一天,他再次聽見某個議題、甚至只是關鍵字時,會想起有群人跟他聊過這件事。到了那天,說不定這顆種子也會悄悄發芽、並成長茁壯。
全台行動 遍地開花
過去,山棧花曾開啟「立委專案」,整理全台縣市所有立委候選人資料發佈至社群媒體,希望每個台灣公民珍惜手上寶貴的一票。此外,我們在中壢、新竹、苗栗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、宜蘭、花蓮…等全台各縣市開設工作坊,並由當地夥伴進行街聊。
而今年,山棧花再次在年底公投前開啟「2021山棧花巡迴街聊培力工作坊」,圍繞著公投四大議題到台灣各縣市舉辦工作坊。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,將種子散播到全台各地,不論是溝通技巧、街聊方法、繪本製作過程與內容等,山棧花都希望分享給更多人,讓我們一起在全台各地遍地開花!
行動山棧花山棧花是「台灣野百合」的別名,曾獲民眾票選為台灣國花,特性為自主性、草根性、與生命力強。行動山棧花成立於2019年初,承襲野百合學運的精神而命名,由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人組成,透過現實生活中面對面的對話,增加社會的理解與信任,進而促成溝通交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