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十二月 13 日
文 | 汪新洋
攝影 | 曹恩屏
日期 | 2021年4月
在后里開了70年的萬秀洗衣店,去年在IG上傳了阿公阿嬤穿搭古著舊衣的照片後,意外快速竄紅,吸引全球65萬人追蹤,成了全世界最有名的洗衣店。為了捕捉萬秀一家人平時的生活樣貌,拜訪前還請萬吉阿公和秀娥阿嬤不要特別打扮,但抵達之後卻見一身筆挺襯衫和西裝褲的萬吉阿公出來迎接,原來阿公正準備騎機車出門送還衣物,他說:「做洗衣店的,出門時一定要把自己的衣服打理好,看起來乾淨整齊,才能讓客人放心把衣服交給我們。」短短一句話,就好像是凝聚了萬秀洗衣店70年的理念。

萬吉阿公:小時候沒機會讀書,但我進社會大學念到現在
洗衣服這份工作,阿公從14歲就開始了,最早是在后里學工夫,後來才自己開店,沒想到一開就是70年。阿公說以前衣服都要帶到小溪邊用手洗,即使是冬天雙手被凍到發疼還是得把工作完成。因為在地方上風評很好,連大甲的成衣廠也會把衣服送過來洗,忙的時候曾經三天沒睡覺,當時年輕的阿公也覺得吃不消。(但是看到孫子瑞夫近期工作經常忙到半夜才睡時,阿公又說捨不得他犧牲睡眠。)
小時候因為家境不允許求學,阿公讀到小學畢業就得出來工作了,現在還是覺得有些遺憾。或許是因為這些經歷,阿公特別注重孩子們的教育,四個小孩全都握有大學文憑,甚至還讓女兒遠赴海外學習音樂,如此開放的觀念在幾十年前的時代背景下尤屬難得。
雖然學歷不高,阿公卻有很強烈的斯文氣質。就像衣服只要好好照顧整理,就能顯得優雅不凡、讓人刮目相看。阿公就像在幾十年的經歷中不斷觀察和累積智慧,終究熨燙出了自己的人生風華。

秀娥阿嬤:以前我就是一手牽一個,帶兩個孫子去上學
談起家裡的人,阿嬤立刻笑容滿面,他說兩個孫子還很小的時候,也是她一左一右牽著去上學的,至於攜手共度一生的阿公,則是被阿嬤形容成是一台電腦,因為反應很快,記性很好。
阿嬤年輕的時候在稅捐處(現在的國稅局)分部工作,每天都要搭公車到東勢上班,過著通勤路途十分遙遠的公務員生活。有天下班回家有人來相親,她害羞得連抬頭看一眼都不敢,也不知道那個男生是誰,結果就和那個人一起走到今天了。
「其實相親不是我自己主動要去,是別人一直要拉我……」
「又在講人家逼你去,明明就是你自己想要相親好嗎!」
講到相親,阿公阿嬤開始可愛的小拌嘴。孫子瑞夫說偶爾會看到他們吵架,但往往幾分鐘後又好像沒事一樣,氣氛完好如初。
聊起年輕時有沒有印象曾到哪邊遊玩,阿嬤想了很久還是想不起印象深刻的旅行,只記得除了顧店以外還要打理家務,照顧一家孩子大小。目前除了跟瑞夫、瑞文兩個孫子同住,連最小的兒子都在后里買房,大家都在外繞了一圈後回到身邊,讓阿嬤感到特別開心。

瑞夫:我們這個世代的選擇很多,但選擇做有意義的事很難
在經歷傳產、唱片業、文創產業的洗禮後回到后里,瑞夫當時也沒想到阿公阿嬤是天生拍照當模特兒的料,一面對鏡頭,眼睛眨都不眨,動作還立刻到位,現在還有全世界的網友寄影片來跟阿公阿嬤問好。看著阿公阿嬤生活過得開心,祖孫之間的話題也變多了,回想起來小時候還真不曾像現在這樣每天跟阿公阿嬤聊天。
萬秀的快速崛起,也讓很多人意識到,原來舊時代的東西只是暫時被遺忘而已,並不代表失去價值,這也是瑞夫現在正在積極推廣的理念。近期有好幾個計畫同步進行,其中最主要的「重新定衣計畫」,就是要串聯各地的洗衣店,讓這些被遺忘的舊衣服重新上架,再次找到新主人,達成不浪費的永續時尚理念。
不久前,瑞夫才回到母校台中一中演講,他告訴學弟:「我們的選擇可能比別人多,但我們要選擇做有意義的事,雖然很難,而且可能會累死自己。」充分體現在瑞夫自己的身體力行。除了推廣永續時尚,接下來他還希望能夠串連起后里在地的資源和聚落,讓更多人能夠看見后里。

瑞文:鄉親看到我的刺青會有距離,我多笑笑就是了
二孫瑞文熱愛嘻哈音樂和刺青文化,身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刺青,問他身上哪一個刺青最特別,他翻開衣領,展現後頸上一幅「萬秀」的字樣,表情帶有一絲羞澀。
瑞文原本也在外地生活,最近才回到后里幫忙洗衣店的工作,學習接手洗衣工作才知道裡頭藏著很多專業。現在很多外地的朋友會特地來找他,再加上家人的陪伴,生活大概可用溫馨來形容吧。
剛開始客人看到瑞文的刺青和耳環也都不習慣,互動時總是不太自然,不過阿公傳授「做生意要卡笑面勒」,多用笑臉面對客人就行了,果然時間一久,跟客人的互動就變得自然許多。現在瑞文常在店裡泡茶、處理衣服、忙進忙出的,阿公阿嬤臉上也堆滿笑意,就連阿公都開始說刺青是一種藝術,越看越漂亮。
「如果這些舊衣服會說話,阿公覺得它們第一句話會想說什麼?」
阿公笑了笑說:「應該會跟我們說謝謝吧,讓它們可以再次被人穿在身上。」
或許我們才要感謝這些在角落沉睡了數十年的舊衣服,點亮了永續時尚的可能,還穿起了祖孫三代的珍貴情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