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六月 7 日
文 | 阿光
照片提供 | 阿光、Asuka
日期 | 2022年6月
我跟隨過大甲媽九天八夜,也曾經與白沙屯媽祖狂飆過一段路。大甲媽繞境由於路線固定,無論是徒步的香客或是沿途的信徒,有比較多的時間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,沉浸在一種福澤廣被的信仰力量;粉紅超跑的白沙屯媽祖,號稱最有個性的媽祖,繞境沒有固定路線,隨心所至地譜出一段段與信徒間的感人故事。
每當白沙屯媽祖決定駐駕之處,隨即可以看到饒富人情味的台灣。我就曾經看過媽祖去年行經的鄉鎮,家家戶戶早已準備好香案恭候大駕,白沙屯媽祖卻來個緊急右轉,駐駕進另一個小鎮。只見她選擇好今晚駐駕的派出所後,兩旁沿街立即貼出「我家可以提供住宿」的紙板,每一個隨行的香燈腳就可以自在地走進去休憩。這種安心與互助的社會秩序,是所謂的「治安」不足以形容的。
2019年我走完聖雅各朝聖之路,和大甲媽一樣有固定的路線,卻是一年四季都有朝聖者走在這一條道途上,所以發展出來的互助體系另有一番風貌。古代的朝聖者跟隨星星的指引,而現在的朝聖者則是在「黃箭頭」的路牌指引一路向西。路途中有一些住家會在門口擺放一個桌子,上頭擺放著水果、餅乾、咖啡等等的補給品,提供給路過的朝聖者自行取用。旁邊會放存錢筒,讓朝聖者隨喜「抖內」。有時候會說明金錢的用途是用在修繕教堂,有時候是捐給社福機構。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的,就像是爬高山在臨時小屋休息時的互助概念,你取走你需要的補充品,然後將你背包裡相對新鮮的食物留下,好讓下一個山友需要時取用。所以,你所投入的錢就是資助下一個到來的朝聖者。

我記得我在前往貝洛拉多的路上,為了躲過下午可能的雷陣雨,當天早上六點天色微微幕白,我便起床空腹出發,當天可是要途經五個小鎮以及一望無際的麥田「天堂路」,才會抵達入住的旅館。又飢又餓的我,走進小小的一個村莊Grañón,九點多整個城鎮似乎還在睡夢中。突然,我在山坡上看到一戶住家,門是敞開著,已經走了三個小時的我,雙腳竟然就自動移位走去站在人家門口。我往內探了探頭,一位男士走了出來:「需要咖啡還是早餐?」示意要我跟他往屋內走,在廚房的餐桌上,有早餐所需的所有食材,奶油、果醬、麵包、咖啡、可可……。老實說,當下我有點傻眼,我一個人在陌生人家中的廚房自己做早餐吃?!
他帶我來到廚房後便不見蹤影,陸續有朝聖者走了進來,讓我安心許多。但每一位走進來的朝聖者,臉上的表情跟我一樣帶著些許的狐疑與驚喜。在離去時,我看到那位男士站在門口攔截其他朝聖者,因為他知道這段路並沒有足夠的商家可以提供食物給朝聖者。是的,我遇到了傳說中,友善朝聖者庇護所了,在這裡吃住的一切,都是自由捐獻,你的捐獻也將添購物資,給下一個準備傻眼與幸福的朝聖者。
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朝聖者口耳相傳的「朝聖者天使」,天使們神出鬼沒,會在不經意的地方出現,我很幸運的就遇到了一位。在行經Zabadica前往Trinidad de Arre的路途上,需要爬過一個緩丘森林,沿途沒有住家,在翻越過頂峰往下走時,我已經氣喘吁吁,有時為了趕路,我也會懶得翻出背包裡的乾糧。
沒想到,在林地蜿蜒小徑的某個轉彎處,竟然站著一個中年大叔,他手上提著一個提籃,提籃裡裝有可樂、蘋果、橘子等水果。為了體恤翻過山丘的朝聖者,他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站在山林裡,就只是為了給朝聖者及時的營養補充。我們自己爬山會累,他不也是嗎?他從山的另外一頭,每天要提著籃子上山,這種發心與良善,不就是天使嗎?
想想,台灣的媽祖繞境與聖雅各朝聖之路,雖然各具特色,但人與人的互助文化,以及信仰內涵有許多的相似之處。法國與西班牙在這條朝聖之路,透過專門服務朝聖者而發展出來的「朝聖者餐」,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朝聖者與旅客,沿途許多不知名小鎮,也因為朝聖者的經過,而有了生機。台灣四季如春,山色海景相隔不遠,加上台灣特色的人情味,發展一條「跟媽祖出去一下」的朝聖者路線,應該是潛力無窮才是。
本文節錄自橡樹林文化出版《出走‧朝聖的最初》一書。